2022年已經過去小半年的時間。對于視聽消費市場而言“不行”成了關鍵詞。除了彩電寒冬進入第六年,其它的相關消費也“大多”遭遇了寒潮。這一背景下,如何把握視聽消費的根本趨勢,就成了行業“大使命”!
不行的“消費”,是真的嗎
即2021年國內彩電市場規模創下12年以來新低之後,今年一季度我國彩電行業全渠道零售量規模爲883.1萬台,同比下降10.8%;零售額規模爲277億元,同比下降11.0%。作爲春節市場之後,上半年重要的節點之一,五一促銷期(4月18日至5月8日),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154.1萬台、同比下降8.3%,零售額57.6億元、同比下降11.2%——市場萎縮的同時,平均價格進一步加速下滑。
全球市场,奥维睿沃(AVC Revo)《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TV出货量为4490万台液晶电视+150万台OLED电视,同比下降6.1%,连续第三个季度出货规模下滑。
不仅是电视不够给力,作为可选视听平台的手机、PC等行业也在“寒冬”之中。例如,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2年四月笔电面板出货为1,750万片,年减21.5%,成为新冠疫情自2020年四月以来的出货新低。同时,预估第二季笔电面板出货为5,510万片,季减21.2%、年减19%。预估,2022年笔电面板出货量将下修至2.4亿片,年减14.9%。另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PC(包括平板电脑)出货量下降3%,到1.181亿台。——NB和PC市场的疫情居家和远程办公红利耗尽,反而透支效应与2022年宏观消费不确定性叠加,毫无悬念的进入“熊市”。
再例如,手机市场Canalys最新报告指出, 2022年第一季度需求低迷,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TrendForce集邦咨询近日再度下调2022年全年智能手机生产总数预测至13.33亿支,且不排除后续仍有下调空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销量,部分品牌一季度跌幅高达40%左右;据我国信通院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6934.6万部,同比下降29.2%。
其它小類視聽産品上,根據洛圖科技(RUNTO)報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創下近12個季度最低值,爲763萬台,同比下降23.9%、市場銷額爲21.8億元,同比下降19.0%;2022年一季度,我國智能盒子線上市場銷量77.9萬台,同比下降9.9%、銷額爲1.6億元,同比下降17.9%。
通過以上數據,大致可以看到“視聽相關類産品”,大多數在2022年“開局不利”、“全年預期悲觀”。且這種情緒不僅是國內的,也是全球性的。但是,對此,也有很多意外之喜出現:
例如,洛圖科技(RUNTO)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智能投影市場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我國智能投影市場(不含激光電視)銷量爲132.3萬台,同比增長22.1%;銷額爲26.4億元,同比增長12.3%。
再例如,奥维云网分析指出,虽然今年一季度彩电市场规模呈下降态势,但80+市场零售额占比达到11.3%,70+以上产品销量增幅近2成;万元以上市场零售额占比达到18.2%;特别是五一市场,8000元+超高端电视在线下市场整体销售份额达到14.1%,对比去年同期,份额增长6成;主打游戏价值的120Hz电视零售量占比达到9.3%。全球需求看,高端+大屏的彩电趋势也很明确——一季度全球高端OLED TV出货1.5M,同比增长31.7%;同时,一季度出货平均尺寸48.7”,同比增长0.9”……
即便智能盒子這樣的“小類”産品,第一季度也有亮點。例如,2022年一季度,搭載近場語音功能的産品市場份額接近五成,較去年同期微增0.3個百分點。支持遠場語音、搭載攝像頭和遊戲盒子的滲透率雖然只有0.5%左右,但銷量同比分別增長68.2%、71.0%和104.1%。500+以上價位高端盒子市場占比持續穩定提升。此外,盒子與智能音箱合體産品也開始成爲另一個創新焦點。
另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位于约合人民币1700-2700元区间的中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在2022年Q1同比增长了近10%,占季度总销量的25.5%——这一数据较两年前的 16.9% 显著增长。NB/PC市场也非常类似:传统大牌、大众货产品销量下降,与新兴品牌的差异化和中高端产品加速增长同时出现……
“反差性的數據之下”,可以說,2022年開年的“視聽設備消費低谷之中”,“與大屏、差異化價值”搭邊的“視聽産品”都在保持高速成長。——不是這屆消費者不行,而是這屆的普通型視聽消費産品不行。抓住大屏和差異化的“需求點”,行業就能“低谷的黑暗之中找到黎明”。
寒冬的原因,與視聽消費要“創新”
對于上文提到的衆多視聽相關消費類産品的“市場低迷”和“寒冬”,行業面給出的原因包括:1.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2.俄烏沖突的影響、3.美元貨幣政策帶來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4.2020-2021年疫情消費的透支效應、5全球性通脹因素……
但是,這些原因多少都具有“外部性”!筆者認爲,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是行業更應當多考慮“行業內部因素”:這其中,最典型的變化是“換機周期”的延長。
例如,手机换新周期在不断延长。行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日前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目前已经超31个月;而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则显示,我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这一数据较智能手机普及早期,1-2年的换新速度,变化明显。换新越来越慢的原因很多:包括消费更趋理性,但是核心依然是“老手机依然好用”。这是产品技术成熟度增加后的必然反馈。与换新变慢同步的是,消费者也更多选择价位更高的“高性能产品”。例如,2021年手机销量市场规模基本不变下,国内消费均价提升了10%。
再例如,彩電産品的“換新”規律也在變化。一方面,液晶電視的壽命本就更長一些、另一方面,通過盒子增加新功能不僅是消費者的低成本選擇,也是內容服務商的選擇;同時,消費者彩電開機率持續下降、彩電剛需性下滑,也延長了彩電使用年限……種種因素疊加,消費者換彩電更慢,即表現爲彩電市場每年銷量的下降。
對于“換新”的熱情降低,PC/NB市場更爲明顯。消費者家用和個人電腦的功能被手機分擔了一些,加上日常非遊戲應用,對性能升級需求的迫切性不足,導致換新電腦的周期日益延長。對此,消費者甚至給電腦核心CPU的性能進步創生了一個新詞彙“擠牙膏”——意思就是,新一代産品性能提升有限,換新必要性不足。
或者說,扣除“疫情和居家”導致的消費波動外,視聽行業始終面臨兩個巨大問題:第一,技術市場的成熟度越高,需要快速更新的剛性越低;第二,多種可選視聽方案,如手機視頻、電腦視頻、彩電視頻、投影視頻、XR視頻等,拉低了單一設備——特別是功能單一的設備的必須性。這兩個是行業“內生的、主觀方面的”“銷量下降因素”,也是必然的市場趨勢。
對此,行業企業可采用的“應對方案”就是“創新”:典型的是大屏幕視聽産品的火爆。如過去6年的彩電寒冬,也是大尺寸彩電崛起和家用大屏投影崛起的“盛夏”。擁有一個偶爾體驗一下百英寸大屏震撼性和影院化儀式感的設備,從未如今天一樣“成爲很多人的新選項”。即,能夠提供新體驗價值的産品“必然能夠拉動增量”。
這方面,進步最爲迫切的産品,不是家用投影、智能投影、XR或者智能音箱等新設備、PC或者手機等“功能軟件化”的平台型設備,而是“盒子”。盒子市場很特殊!第一,機頂盒大頭銷量來自于運營商定制,第三方品牌只能搶占差異化市場需求;第二,盒子對于消費者而言,基礎功能都是運營商套餐指定産品,要自己選購必然是“第N台”盒子——既然不是第一台設備,那也就不是剛需産品,除非“性能、功能上”足夠有吸引力。
這樣大的行業內卷壓力下,盒子産品特別強調“要出新”。包括高性能、高存儲、造型創新、AI語義、攝像頭、遊戲功能等都在被更廣泛和快速的集成到産品上。這些變化,讓第三方盒子品牌,能保留一塊屬于自己的“差異化市場”。
“整體上,在視聽設備‘差異化、多樣性’之後,每一個視聽設備都在向兩個維度升級”:第一是,性能必然要“有長板”,如電視就是要大屏幕、手機要輕薄續航強,易于便攜;第二是設備功能與應用的“平台化”,即獨立一種功能的消費類視聽硬件會成爲另類、依托智能化技術變成多功能平台設備是未來必然選擇。同時,從消費端看,在換新周期延長下,消費者也更願意選擇“性能更理想、更加具有未來感和應用冗余性”的産品。
綜上所訴,2022年開年以來,在消費視聽寒冬大背景下,行業內部競爭更爲內卷的大邏輯中,“謀求新意”是走出桎梏的關鍵。特色産品、升級産品、激光電視或者智能投影這類全新品類,成爲托起市場和消費者“新價值創生”的關鍵。對此,可以這樣說:寒冬不可怕,可怕的是品牌沒有“禦寒”的手段。而禦寒的手段,顯然就是“消費升級和差異化選擇”下的産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