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顯示器(JDI)開發的無精密金屬屏蔽(FMM)的OLED技術“eLEAP”,被傳出獲得了“三星”的青睐:作爲全球目前最強大的OLED顯示面板供應商,三星看上eLEAP新工藝,這件事情足以成爲“行業技術路線”之爭的大變量。
大尺寸OLED市場方向轉變
對于OLED顯示的大尺寸化問題,大屏君覺得其實質可以分成兩部分。其中,第一個部分是,大尺寸OLED的首要目標市場是什麽?
这方面,LG作为首先吃螃蟹的,敲定了TV作为主攻对象。LG曾经一度想通过在TV上的领先,与三星在手机等小尺寸OLED上的主导地位,形成错位但同时称王的竞争格局。不过,实践证明OLED TV不好搞定。一方面是大尺寸OLED面板制造本身就很困难,另一方面是在市场竞争中,包括成本和策略在内的因素,阻碍了LG战略的顺利实现。
例如,近日据韩媒报道,LG Display(LGD)已经制定了明年生产920万块大尺寸OLED的计划;同时LGD预计今年大尺寸OLED出货量将比去年的780万片有所减少——而此前行业分析曾经高度看好2022年LGD OLED TV面板出货千万台以上目标的。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2022年以来全球彩电市场消费低迷、2.LG希望的三星的200万台大单基本落空了。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球彩电圈推出OLED彩电的十余个品牌,大多数都拿不到足够的面板资源:当LG将OLED TV的绝大部分面板自用,同时依赖索尼、松下、三星等少数伙伴的时候,其就已经在终端策略上失去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机会。
当然,大屏君并不会因此就说OLED TV走向了失败。不过短期看其必然很难谈得上成功。尤其是在IT市场进入OLED大尺寸显示终端行列之后,全球OLED投资者,都面临手机之后的一个重要的“新市场空间”之争。特别是行业一直传闻两年后苹果IT类面板可能大量采用OLED屏幕,更加剧了这一目标市场争夺的烈度。
同时,从技术角度看,OLED TV必然需要8.5代乃至更高世代的制造技术,才能满足彩电大屏化需求;而OLED IT屏幕,现有的6代线为主的OLED面板制造体系也能“基本满足”——当然,如果能有8.5代线制造OLED IT面板,那么生产效率会更高。
填充OLED IT市场的需求将成为未来短期内OLED行业的重中之重,必争之地。 至于TV市场的OLED化,可能要被暂时放一放了。对此,三星、LG和京东方都已经有了8.5代线(甚至是8.7代线)IT用OLED面板的建设设想。
IT需求中OLED面板的工藝技術之爭
在大尺寸OLED面板的目標市場從TV轉向IT之後,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這些大尺寸面板用什麽樣的工藝制造:這就是OLED大尺寸化的第二個核心問題。尤其是當行業企業對8.
5代OLED IT面板线感兴趣的背景下,工艺之争正在成为关键点。
對此,大屏君梳理出三個可能:首先是,理想的OLED大尺寸工藝是噴墨印刷技術。但是該技術沒有過OLED面板規模量産的先例。至于噴墨之外的其他印刷OLED工藝,其産業化進程更是處于絕對早期。其次是傳統的金屬掩膜版和蒸鍍工藝。這種工藝在8.5代線上有過TV面板的成功先例。但是8.5代線OLED面板,是TV還是IT用,是有重大區別的——IT用面板顯然需要更爲精細的像素圖形化結構,即亞像素尺寸比TV需求的更小。這就讓金屬掩膜版在8.5代尺寸上“剛性不足”:重量等導致的變形因素使得金屬掩膜蒸鍍OLED在8.5代IT面板上,也是困難重重。
爲此,第三種技術出現了:JDI的eLEAP技術,用光刻的方式代替金屬掩膜版,在“均勻蒸鍍的OLED層面,燒刻出亞像素圖形結構”。這種方法也就是近日被傳聞三星正在關注的“新工藝”。且,雖然eLEAP用光刻機代替了金屬掩膜,不過這些光刻機就是面板線上制造TFT結構的設備——即該工藝幾乎並不增加新的設備需求,反而減少了一種成本高昂的高精密耗材,且充分利用已經高度成熟的OLED蒸鍍成膜工藝(雖然8.5代線等大尺寸玻璃基板一次性高均勻度OLED蒸鍍成膜依然是高難度的事情)。
因此,大屏君覺得,至少從這些公開的優點看eLEAP在單色OLED成膜和圖形化上有點“近乎完美”。如果其真的能夠大規模在高世代線上進入量産,那對于OLED行業的發展將是革命性的。
未來大尺寸OLED之爭會在印刷和eLEAP之間展開嗎
對于印刷技術和eLEAP技術的誕生,大屏君必須指出,其核心原因都是因爲傳統蒸鍍+掩膜的方案有著在“大尺寸時代”高世代線上固有的缺陷:高世代線的大玻璃基板,一次性高均勻度蒸鍍成膜難度不小、金屬掩膜在大尺寸,更高像素精度上的變形問題克服起來也難度不小——即便8.5代線搞定了這些問題,10.5/11代線上還是會“問題重重”。
对此,印刷显示就是一种“面积不敏感工艺”,能够完全绕过以上两大难题。TCL华星光电在广州的T8项目,就是打算以印刷工艺实现8.5代线大尺寸面板制造,目标包括手机、IT和TV应用,同时也满足三原色RGB OLED和单色+转换成/滤光层OLED屏幕制备——用一种工艺技术建立起面对整个OLED显示需求产业链的制造能力。
相比之下,eLEAP則更爲折中,其克服了打色OLED成膜和圖像化中,高精度金屬掩膜版大型化問題的同時,幾乎不引入新的關鍵設備(eLEAP的光刻部分幾乎是采用TFT光刻機同類産品;不像印刷顯示要引入專門的全新印刷機器和印刷用OLED墨水)。但是,eLEAP技術並不能解決蒸鍍成膜在大型化上的難題。
對于後者,業內在曆史上有過另一種折中方案,那就是TFT用8.5代線,但是蒸鍍和金屬掩膜都用“半幅、乃至于四分之一幅面”的切割後的基板制作。這種方式顯然大幅降低了效率。但是卻也能用極其簡單的方式解決“現實問題”。
通过对比,大屏君的结论是,OLED大尺寸化的问题,要一次性彻底解决还是印刷显示更美;不过eLEAP作为一种这种方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单色OLED面板上其可行性却并不低。在即将开始的OLED IT面板线建设高潮中,OLED技术路线之争也将进入最后角逐阶段。
大屏君認爲,eLEAP技術的誕生無論成敗與否,都說明了日本企業在OLED制造技術與裝備領域的優勢:畢竟今天主流技術采用的蒸鍍機、金屬掩膜FMM主要來自日企;同時日本JOLED又在印刷OLED技術上領先。而對日本上遊技術、裝備等資源的爭奪,也將對未來中韓OLED顯示之爭産生深遠影響。
對此,像華星光電敲定和JOLED的深度合作,這樣的戰略布局,也將是OLED大尺寸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方面需要國內相關面板企業早做准備,在更多的上遊裝備和材料領域建立自己的生態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