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積極開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形成更新換代的規模效應。這是對2月2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提到的“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的最新部署。
在目前全球宏觀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新一輪的“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很可能會成爲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啓動點”。而在2024年這個全球經濟加速轉型關鍵時刻,再次以更高的規格重提這一點,亦凸顯了“經濟消費工作”主動作爲的時代擔當。
大規模設備更新“有的放矢”
目前,工业4.0为代表的,以信息化为核心,物联网和AI技術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进入“高速普及的阶段”。
但是,根據MIR睿工業數據,2023Q3中國工業機器人整體銷量72708台,同比下滑2.1%,但環比提升6.6%。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累計206823台,同比微降0.1%。——雖然我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過半,但是發展速度正在經曆階段性的“痛點”。
而持續擁抱先進裝備和智能生産設施,是我國工業、制造業、生産新服務業持續保持全球優勢地位的基礎。特別是在人工成本不可逆的增長背景下,如何用“新質生産力”打造“高效智造”的中國模板,需要更多的“動能”注入。
类似的问题再例如,社会化和公共安防监控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普及化发展,已经进入到“市场存量成熟期”。但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AI安防”、“结构化视频数据应用”等新兴业务的普及率还不够高。即公共安防产业存在着一个“巨大存量市场的技術层次”已经与今天“日益发展的技術能力、日益发展的应用需求之间的断档”问题。
对此,持续推动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管理升级,需要大量的设备更替。理顺这部分投入的“价值逻辑”、“资金逻辑”,将有利于推动市场应用与技術研发创新,更高效的互动与共振,让安防大数据智能化方向的“中国智造”再上新台阶。
再例如,在教育市场中,2018年此前火爆10年的教育信息化采购高峰到期,此后对盈利性学科培训亦进行了整治和规范,教育资源供给侧的技術和商业模式形态进入崭新“历史时期”。同时,近年来AI教育+的发展,大模型和大数据结合对高质量教学的供给侧支撑不断增强。教学信息化的存量市场技術层次与新兴供给端的产品能力亦形成了断档和反差。
通過新的信息化力量和手段,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率和公平度,現在亦“有的放矢”。而搶占智慧教育、沈浸式教育的産業制高點,在教育“新質生産力”能力上保持領先,具有的全面的深刻的戰略意義,遠超“教育裝備産業”的範疇。
類似以上的案例,不一而足。這些案例都說明“大規模設備更新”,今天:1.既有時代性的基礎,如更新一代的、擁有理念代差的新設備已經出現;2.也有巨大的未來産業鏈價值,不僅是推動相關供給側的升級,更是爲未來“智造”打下基礎;同時,3.也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包括但並不限于拉動供給側創新、活躍經濟環境、推動內循環消費經濟升級等。
消費品以舊換新,超越上一輪的“幸福革命”
2029年,上一輪大規模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推動了廣大城鄉、特別是農村地區“家電消費”與“生活升級”的快速發展。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3年的家電下鄉,1000億元的政府補貼推動了家電銷售額近7000億元。商務部2010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數據顯示,累計銷售新家電3222.4萬台,實現銷售額1211.1億元,回收舊家電3344.6萬台。
目前距離上一輪的“大規模換新潮”過去了10余年的時間,啓動新一輪家電下鄉和換新工作,不僅有利于活躍國內消費經濟循環,更是切合廣大城鄉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消費需求:
首先,与十年前比较,新一代家电产品“创新”很足。例如,彩电产品十年前的下乡政策,更多是42英寸等中小尺寸、多媒体功能等简单网络功能电视。目前,彩电国内市场消费尺寸中枢是65-75英寸,分辨率也达到4K级别,并具有强大的智能電視功能。再例如,空调市场的产品,十年来节能性能至少经历了2轮大规模升级,变频空调实现了大普及,智能联网空调成为主流产品。
“存量與新供給”的代差非常明顯。這樣的背景下,“以舊換新”渴望獲得真正的增量價值。亦將進一步拉動産業鏈創新能力的成長。
其次,我國的家電消費的一大弊病是“超期服役”、這一點在農村地區尤爲顯著。這固然體現了我國“傳統的勤儉節約”的優良民風,但是也帶來了産品、特別是電器類産品超期應用下的安全與健康隱患。
例如,國家應急管理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接報火災63.68萬起;在已查明的火災原因中,電氣火災高居榜首,發生電氣火災19.81萬起,占火災總數的31.1%。如果未查明原因火災的電氣原因占比與已查明原因火災占比一致,那麽電氣起火原因的火災總占比可能超過4成。
“新産品有新價值、更好用;老産品有隱患、更危險”,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推動以舊換新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性問題。通過新一輪以舊換新,推動更多更好的産品到達普通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廣大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目前據研究數據顯示我國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已超30億台,其中近半數涉及超期服役問題,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非常大。
特別是考慮到,目前“電商主導的家電消費格局”與“多數中老年消費習慣與能力”的代差,推動新一輪家電換新工程,更有利于“激活中老年家電消費活力”:
例如,奧維雲網(AVC)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52周至2024年7周(2023.12.25-2024.02.18)中國彩電線上市場零售量規模爲367.2萬台;線下市場零售量規模爲33.9萬台——元旦-春節市場,線下市場彩電銷量占比不足一成。這對于很多“中老年消費者”是一個巨大的“購買障礙”。
新一輪以舊換新可以增加更多的服務“線下交易”的內容,推動這部分中老年需求潛能釋放。202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突破3億大關。如何進一步關懷和便利中老年生活品質提升,值得重點研究。
此外,通過一輪以舊換新和設備更替亦可以加強我國“回收”産業鏈的建設。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一批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典型城市,培育一批回收龍頭企業,推廣一批典型經驗模式,形成一批政策法規標准,全國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長15%以上。
長期以來我國廢舊家電科學回收比例低,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也帶來了重大的環境汙染隱患。通過一輪以舊換新進一步規模化、規範化我國家電回收産業鏈,是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共振。
因此可見,目前的國內宏觀經濟條件下,推動新一輪以舊換新工作,具有很好的需求基礎、供給基礎,也具有強烈的提升消費經濟的抓手意義,是需求側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的協同共振,也是提升群衆幸福感獲得感的良好手段。
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
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激活有效需求,一定不是對2009-2013年經驗的複刻。新一輪設備更替和消費換新,必須建立在“新價值”基礎之上。
對此,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堅持市場爲主、政府引導,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後,堅持標准引領、有序提升”的基本原則。2月份,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了《重點用能産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將用能産品設備能效水平劃分爲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准入水平三檔,進一步規範産品雙碳創新和供給規律。
實際上,新一輪“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與2009年的上一輪比較,在客觀環境上已經大爲不同:2009年的問題,更多集中在“有沒有”上。例如,恰是那一輪政策推動了空調在農村的普及、帶動了農村私家汽車消費的崛起。
目前,家电和汽车产业的普及度已经很高,眼下要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好不好”。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是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的转变。这决定了新一轮“设备更替和以旧换新”必然内涵不同,必然更侧重“高质量”发展,必然在“需求侧拥有更大主动性”,必然要更依赖“新技術、新质生产力、新理念”。
即新一輪“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一定是推動結構性的升級、質量性的叠代。只有這樣才能既有利于當下、也有利于未來,即有利于供給側、也有利于需求側,才能真正“融入自然的良性消費增長”之中。如果從企業側看,2009年的政策利于整個産業、所有供給商;而新一輪的“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將更多利于先進供給商、頭部産業鏈企業。
誠然,“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將是2024年主旋律新的市場機遇之一。但是,這絕不是曆史經驗的簡單重複,也不會是“大鍋飯、平分蛋糕”。在新一輪“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下,更快速的供給側升級和叠代是題中之意,也是贏得市場、抓住需求側胃口的關鍵:新一輪“設備更替和以舊換新”的機遇一定是“能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