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买的CRT 29英寸彩电,销售员说合适的观看距离是2.5-3.5米;最近去问75英寸液晶电视,销售员还说3米距离就能用……”
這是一位彩電老用戶在網絡上提出的“大屏選購疑問”:尤其是在這個十一黃金周,液晶電視,特別是大屏産品的價格已經下降到曆史最低點、同時新冠疫情導致出門旅遊並不方便,更多的人選擇“用大屏幕電視犒勞”自己一下的背景下,如何選擇更好的“大屏”電視,就成了必修課。
好産品應該“首重”健康
消費者選購大屏彩電的目的當然是“視覺震撼性”。但是,從理性消費角度看,選購彩電的首位需求應該是“健康性”。對于應用彩電的健康問題,可以分爲兩個層面來討論:
第一, 彩电自身的“健康”属性。这方面核心内容是“有害蓝光”,即高频蓝光——也就是波长小于450纳米的蓝光。这部分光线,人眼识别依然是蓝色,但是其却可以凭借更高的能量,穿透眼睛的层层生理机层,直达眼底深部。过去15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照射到眼底的高频蓝光,与目前“眼底黄斑病变”多发高度正相关。
對于彩電産品而言,因爲要利用紅綠藍三基色呈現出真彩色,無論是那種技術的産品,都離不開藍色光線。但是,高頻率藍光還是可以避免。一般的正規廠家、大牌的産品,在藍色上都會從背光源(液晶、激光電視)、發光材料(OLED)電視上盡可能避免高頻藍光的出現。一些産品還會在表層結構上,如彩色濾光片等層面增加對高頻藍光的抑制,達到物理防藍光。
國際上也有多種對防藍光水平的認證:例如,TUV萊茵是目前國際上對電子類産品的權威認證機構,在顯示方面,萊茵獨家開發業內首個2PfG低藍光標准。這一認證也是顯示設備防藍光的重要業內標准和選購參考。
整體上,從彩電的自身健康角度看,防藍光是重點,防藍光也得到了行業企業的高度重視。只要不夠買雜牌、二手改裝或者維修産品,這一點不會有太大問題。至于早期彩電技術上涉及的輻射、頻閃、靜電等健康危害,在今天的彩電産品技術上都已經幾乎不再是問題。
第二, 彩电的健康应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彩电是不是与应用环境匹配”。这一点又可以分为“尺寸”和“亮度”两个因素来重点考虑。
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20年前,买的CRT 29英寸彩电,销售员说合适的观看距离是2.5-3.5米;最近去问75英寸液晶电视,销售员还说3米距离就能用……”,就是针对“购买尺寸与观看距离关系”的健康选购知识点。
特別是近三年來,65英寸以上彩電産品消費量翻番式增長,消費者都希望選購更大屏幕更爲震撼的産品。廠商和銷售員,爲了多賣産品、多賣更大屏更貴的産品,也刻意在這方面的“數據”上做模糊處理。以至于,一些商家口中,3米觀看距離就成了32英寸到85英寸的通吃選擇。
但是,實際上,85英寸的顯示面積是32英寸的六七倍——這麽大的顯示面積變化,不可能在“舒適健康”的觀看距離上還保持不變:32英寸彩電的推薦應用距離不小于2米,可以延伸到3.5米以上;而55英寸的觀看距離,3米幾乎就已經是最小距離的選擇;80+以上産品則至少需要4-5米的觀看距離。
而且,需要強調的是,這個觀看距離是眼睛到電視屏幕的距離,通常要比房間的建築距離或者是可使用面積的寬度“小一米以上”。從這個角度看,國內居民樓中,大多數客廳橫向寬度,適合的彩電觀看尺寸也就最大被限定在55-65英寸。特別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小戶型和老舊小區更多,從健康舒適的角度講,真心不太適合更大的彩電屏幕尺寸。
當然,合理觀看距離還與“亮度有關”:同樣是32英寸,彩電就需要2米,因爲彩電屏幕往往有350-550nit的亮度;但是PC用顯示器中32英寸(16:9)産品,光看距離可能推薦40-60厘米——這是因爲這些産品的屏幕亮度可能平均在200-250nit。另一個因素是,不同尺寸的電視機,哪怕單位顯示亮度一樣,但是顯示面積差距很大,總的能量輸出也不一樣,也會顯著影響舒適健康的觀看距離。
同理,因爲以上因素的作用,液晶電視的亮度更高所以同等尺寸下,合理光看距離更遠,OLED電視和激光電視的屏幕亮度低一點,反而更適合選購大一點尺寸的産品。
對于選購和應用健康問題,有些消費可能已經擁有了大尺寸電視,並且在應用中有容易頭暈、眼花、眼酸澀等問題。這很可能是電視尺寸過大造成的。對此有沒有補救方法呢?答案是有的!第一是,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尤其是單次看電視的時間長度,讓眼睛充分休息;第二則是,提高電視周邊環境照明亮度,讓照明亮度大達到300nit左右,以此抵消部分電視機能量輸出過大導致的環境和彩電亮度差下的不適感;第三則是將電視機工作亮度參數調低,調到50-70%之間,即不過多損失畫質,也增加畫面舒適性。——不過,這些補救錯失是萬不得已時的“湊活著”用,並不是推薦方案,更不可以成爲不合理選擇過大尺寸電視機的理由。
彩電選擇的健康問題,核心主要就在“放心的質量,尤其是涉及健康的高頻藍光等標准方面”;以及合理舒適的觀看距離,自己居室空間大小、照明條件與彩電尺寸的適應性兩個方面。
要震撼,大屏新技術如何不“掉坑”
消費者對彩電的大屏追求情有獨鍾。因爲更大的屏幕、更大畫面的視野覆蓋率,能夠帶來更爲震撼、直觀和沈浸的視聽娛樂體驗——就如同在電影院看電影時的感受一樣。因此,也有很多輿論說“彩電已經進入大屏私家影院時代”。
但是,這種震撼視覺的追求雖然可以理解,卻並不可以作爲“唯一標准”。還是以電影院爲例,那種完全包裹視野、乃至超越視野的大屏沈浸感受,一個前提就是“四、五十nit”的屏幕畫面亮度。即便如此,觀看一到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也是有一定眼部和腦部勞累感的。
所以,大屏震撼性是有真實的“健康標准”和“身體消耗”的。對于居家環境而言,實現全視野覆蓋的大屏享受,無外乎兩種方式:第一是,屏幕大大小固定,但是壓縮觀看距離——這顯然對視覺健康不利;第二是,觀看距離保持較遠,增加屏幕大小——這又會受制于居家空間大小的限制,而無法保持足夠遠的觀看距離適用更大屏幕尺寸。
因此,结论是,居家彩电的画质震撼性必然不可能是“完美”的。很多时候,消费者要做出“妥协”,即在电视画面尺寸上不简单追求更大。对此,彩电技术上也给出一些新的帮助,即“通过提升画质”,让有限显示面积的画面更完美——这就是AM mini LED背光与HDR技术的结合。该技术通过分区背光的动态调节适应HDR超宽对比度内容,提供更好的画质体验。
可以说,目前mini LED是彩电市场中主流的液晶技术“最火爆”的卖点:但是,对于这一技术,也有三个选购方面的建议需要“妥协”:第一是,mini LED新技术增加成本,消费者应该量力而行。
第二是,mini LED技术强调背光分区的数量,理论是分区越多越好。但是,分区数量提高与画质提高不是“简单正比”关系。即,300-500分区是一个经济性和性能提升的平衡点。如果还想性能大幅提升,就要有超过1500的分区数量。500-1500分区之间的性能提升显著低于成本提升。
第三则是,mini LED技术与HDR配合,必然提升瞬间峰值的局部屏幕亮度。如峰值亮度达到1000-2000nit——这样的亮度,显著高于长期观看电视产品的“合理健康”亮度。虽然mini LED+HDR下,这样的亮度是以峰值出现,但是依然提高了彩电产品所需的舒适健康观看距离,并挺高了对环境照明亮度的需求。(这也意味着,mini LED背光液晶电视和HDR技术产品的彩电,高峰值亮度的特性,让其更不适合昏暗光线,尤其是关灯观看。)
当然,在画面尺寸有限、产品技术的提升依然是提高沉浸感的不错选择:mini LED技术可谓之液晶显示升级过程中“最核心的进步之一”。
對于居家獲得大屏視覺震撼性,消費者除了單純的在“一台彩電上做文章”外,還可以更多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很多消費者選擇“大小屏”組合的方式。家裏一般的娛樂用傳統電視機,也不追求大屏幕,主要考慮適合的健康的屏幕尺寸,並具有經濟性;同時,另外采購智能投影機,打造大屏私家影院,用于電影觀賞等更“儀式化”的內容娛樂。這種分開兩種設備的方案,實現了更好的“技術和設備針對性”,也容易做到健康和震撼性“全都要,不做選擇題”。
同時,近年來激光電視這種新技術品類産品也在流行。激光電視雖然在畫質明亮度上不及液晶和OLED産品,卻能帶來更好的視覺舒適性。也是唯一讓3米客廳承載75英寸尺寸,而不引發更多的健康性擔憂的現有彩電技術,是普通家庭客廳彩電“大一點”需求下的不錯選擇。
綜上所述,彩電選購有效果、技術、健康等多個維度的因素要考慮。不同的消費者會有不同的側重點。2022年的十一黃金周,傳統彩電價格創出曆史性新低,你有沒有相中一台適合自己的新電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