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告显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收购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已获得无条件通过。这标志着历时近三个月的央企专业化整合尘埃落定——华侨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康佳集团29.999997%股份,将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全部转入华润旗下磐石润创(深圳)信息管理有限公司及合贸有限公司。划转完成后,康佳實際控制人將由華僑城集團變更爲中國華潤,國務院國資委仍爲最終控制主體。
此次股权变动始于2025年4月29日的一纸公告。康佳当日披露,华侨城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华侨城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隆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磐石润创、合贸公司签署《股份无偿划转协议》,计划将所持5.24亿股A股及1.98亿股B股划转至华润系企业。这一决策背后,是央企改革深化背景下的资源优化配置:华侨城作为以文旅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逐步剥离非核心资产;而华润则通过整合康佳,强化在科技及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
从程序进展看,此次划转已完成国资委批复、反垄断审查等关键环节。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复同意划转方案;6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出具《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为交易扫清最后障碍。目前,康佳仍需履行深交所合規性確認等程序,但市場普遍認爲,此次劃轉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历史脉络、华侨城与康佳的渊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中外合资电子企业之一,康佳曾以“彩电大王”之姿引领行业风骚。1991年,华侨城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革成为康佳第一大股东,开启了双方长达34年的合作。早期,华侨城的资本支持助力康佳完成从CRT电视到液晶显示的技術迭代,2003-2007年連續五年蟬聯國內彩電銷量冠軍。
然而,业务协同性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华侨城的文旅地产基因与康佳的消费电子主业存在天然鸿沟,双方在战略决策上的分歧日益加剧。2015年,康佳中小股东曾通过股东大会夺取董事会控制权,引发华侨城与管理层的激烈内斗,导致当年净亏损扩大至12.57亿元。此后,华侨城虽重新掌握主导权,但康佳在智能化转型中持续掉队,市场份额被TCL、海信、小米等品牌蚕食。
财务数据折射出康佳的困境: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37.73%至111.15亿元,净亏损达32.96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2.65%,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华侨城自身亦面临经营压力,2024年净利润亏损达86.62亿元,连续三年陷入亏损泥潭。在此背景下,剥离康佳这一“非核心资产”,成为华侨城聚焦文旅主业的必然选择。
華潤入局、半導體整合或是核心訴求
华润集团此次接盘康佳,并非简单的“扶贫”或资产腾挪,而是基于多重戰略考量的深度布局。作爲業務涵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等六大領域的央企巨頭,華潤近年來正加速向科技及新興産業轉型。康佳旗下的半導體業務,恰好契合其戰略方向。
康佳的半导体布局始于2017年,通过康佳芯云半导体科技(盐城)有限公司等主体,切入存储芯片封测、PCB(印制电路板)等领域。尽管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盈利,但其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对华润具有战略价值。华润旗下华润微电子已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完整链条,且是全球第三大封測企業長電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此次整合後,康佳的半導體業務有望與長電科技形成協同效應,例如在3D封裝、汽車電子等領域聯合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已出具《关于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函》,计划在5年内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调整等方式解决康佳与长电科技的潜在竞争问题。这为未来双方在半导体领域的深度整合预留了操作空间。有行业人士向PjTime(屏显时代)指出,华润可能将康佳定位为半導體終端應用平台,與長電科技形成“制造+應用”的互補格局。
此外,康佳的存量资产价值亦不容忽视。作为老牌工业企业,其在深圳等地拥有大量工业用地。华润的城市建设运营板块可通过盘活这些土地资源,实现产业升级与地产开发的联动。尽管公告未明确提及土地开发计划,但这一潜在价值可能成为华润整合的重要考量。
行业震荡、家電变局中的破局与挑战
康佳易主事件,折射出中国家電行业的深刻变革。当前,家電市场已从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智能化、綠色化成爲企業突圍的關鍵。奧維雲網對彩電市場的監測顯示,康佳2024年線下、線上銷售額分別排名第8、第12位,市場份額不足5%。在高端市場(8000元以上價位段),康佳份額更降至1%以下,被邊緣化趨勢明顯。
华润的入主为康佳带来新的可能性。其一,资金支持将缓解其半导体业务的“输血”压力。康佳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仅1.7亿元,占比 1.53%,但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5%。华润雄厚的资本实力,有望加速其技術突破。其二,华润的渠道资源或重塑康佳的消费电子业务。华润万家、万象城等线下渠道,可与康佳的智能家居产品形成协同,助力品牌年轻化转型。
虽然前景很美好、但是挑战同样严峻。康佳的品牌认知度已逐渐弱化,年轻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此外,家電行业的智能化竞争已进入“场景化”阶段,海尔、美的等巨头通过全屋智能生态构建壁垒,康佳在这一领域尚处空白。华润若想盘活康佳,需在品牌重塑、技術研发、渠道整合等多維度發力。
政策透視、央企專業化整合的典型樣本
此次股权划转,是国企改革深化背景下的典型案例。根据《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无偿划转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原则。康佳与华润同属国资委监管,划转过程严格遵循“可行性研究-內部決策-審計評估-協議簽署-審批備案”的法定程序。
从政策导向看,此次划转体现了央企专业化整合的两大趋势:一是剥离非主业资产,聚焦核心竞争力。华侨城退出家電领域,华润强化半导体布局,均符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逻辑。二是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国有资本效率。康佳的半导体业务与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的整合,有望形成“設計-制造-封測-應用”的全鏈條優勢,助力解決半導體領域“卡脖子”問題。
过往案例显示,无偿划转在国企改革中屡见不鲜。例如2007年徐州四方铝业划转至大屯煤电,通过增量投资实现产业升级。康佳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其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及跨行业整合,对后续央企重组具有示范意义。
未來之路、康佳能否鳳凰涅槃?
对于康佳而言,易主华润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短期内,其需应对管理层更迭、业务调整带来的阵痛。根据公告,划转完成后磐石润创将成为控股股东,华润系高管可能入驻董事会,推动战略转型。
中长期来看,康佳的发展取决于三大关键:
半導體業務的突破:华润需明确康佳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定位。若能与长电科技形成协同,例如在存储芯片封测领域实现技術突破,康佳有望在半导体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消費電子的重塑:華潤的渠道資源能否賦能康佳的智能家居産品?能否通過品牌聯名、場景化營銷重建消費者認知?這將決定康佳在存量市場中的生存空間。
機制變革的力度:華潤以市場化管理著稱,其入主後能否打破康佳的國企僵化機制,激發創新活力?這是決定整合成敗的關鍵因素。
资本市场对此次划转持谨慎乐观态度。公告发布次日,深康佳A股价涨停,市值一度突破130亿元。但长期价值仍需时间验证——若华润能兑现整合承诺,康佳或可凤凰涅槃;若协同效应不及预期,这家老牌企业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点评:康佳易主華潤,既是一家企業的命運轉折,也是中國産業結構調整的縮影。在國企改革深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背景下,此次劃轉承載著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産業鏈競爭力的双重使命。对于康佳而言,这是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遇;对于华润而言,这是一场检验资源整合能力的大考。未来,随着半导体业务整合、消费电子转型等举措的落地,这场央企专业化整合的成效,将深刻影响中国家電行业乃至科技产业的竞争格局。